近年来,浙江省景宁县人社局不断探索人才“借、育、留”工作体系和机制,让奔流涌动的“人才活水”释放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共同富裕加码。
【资料图】
“靶向式”借智
发挥专家最大效能
“我这个基地有370亩,主要种植的中药材是前胡。最近,前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抽薹情况。我本来很担心前胡的产量和品质,现在有了省级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我可以放宽心了。”近日,在丽水中药全产业链省级专家服务示范团来景宁县开展指导服务后,梅岐乡东文楼黄泥丘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沈伟明说。
景宁县人社局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瞄准群众需求,组织有知识、懂专业、善经营的专家服务团开展靶向服务。除了引进外来专家团体进行精准服务外,景宁县人社局还成立了包含教育、文化、卫生、农林、工程和技能(技师)6支乡村振兴服务队,登记专家会员158人,建立人才服务基地11个。该局组织专家“直通”基层,通过农林专家送技上门、工程专家入村规划等,及时解决基层群众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目前,该局累计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主题的各类人才服务活动150余场次。
“滴灌式”培育
激发人才更大动能
“我是一名普通农民,种植茭白10多年了,从没想过自己会被评为种植人才。”近日,参加茭白种植职业能力考核的林慧洪说。
据悉,为进一步拓宽群众成才路径,景宁县人社局秉持边调研、边开发、边完善的工作原则,通过专班化工作机制,在实地走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传统技艺特色的技能项目,先后制定了茭白种植、畲族刺绣、畲族彩带编织等8个专项能力考核规范,通过人社部审核并经省人社厅发布。目前,首个获批的“畲乡粉皮制作”专项已实现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扩展店面70余家,带动46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累计新增技能人才468人。
培育“土专家”、发展“新农人”是开发乡土人才资源,夯实本土人才“基本盘”的重要举措之一。景宁县人社局通过“技能培训+职业鉴定+竞赛评比”的形式,积极规范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不断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特色技艺传承,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输送更多产业类技能人才。
今年以来,景宁县人社局先后开展家政服务员、健康管理师、电工等培训106期,培训4898人;共新增技能人才1234人,技能人才总数达21688人。
“嵌入式”留用
释放乡贤强大势能
景宁乡贤叶丽斌在该县鹤溪街道老鸦尖西麓打造的“天空之城”度假村项目,总投资15亿元,每天游客盈门,帮助当地5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个乡贤兴一方产业。为进一步挖掘乡贤资源、激活乡贤队伍,景宁县人社局从长效服务、增值扶持、创新载体等维度探索实践,推行政府搭台、集聚资源、企业运作的孵化机制,打造“精品农宿+特色种养”等一批优质创业项目,以乡愁、乡情打动乡贤,吸引乡贤回归,带动资本、技术、人脉、经验等要素回流乡村。目前,景宁县已成功创建大均乡伏叶村、澄照乡金坵村4个省级合作创业村。同时,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纯信用、免抵押、低费率的融资担保新模式,创业担保贷款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办理时间缩减60%;各银行累计为1000余户创业人员提供担保贷款1.1亿余元,其中发放贴息贷款1000余万元。
返乡创业带头人徐克松以打造“千户、万亩、亿元”的产业链为目标,以“高山果蔬”为媒介,形成“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新型生态果蔬产业立体经营模式。徐克松以企业预下单、农户按单种植、政府服务指导、公司收购销售的运作方式,带动大漈乡的果蔬产量同比增长近40%,周边50余户农户每户创收2万余元,村集体增收30万余元。(杨帆)
原标题:《浙江景宁:“借、育、留”为共同富裕加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