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2月25日,中国疾控在官网发布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XBB.1.5本土病例数再度出现增加情况,与2月18日的通报相比。2月17日-2月23日,新增4例XBB.1.5本土病例。
国内新增4例XBB.1.5本土病例,现有新冠药能否有效应对?目前药物的可及性能否满足?为了应对潜在发生的下一波次感染,又需要做好哪些相应的准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炳亮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临床确诊的新冠病毒阳性患者已经非常少,由于上一波疫情已经初步建立奥密克戎免疫屏障,下一波感染潮规模可能变小,而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断上市、投产,相关药物在临床端的储备也较充足,可考虑将相关药物应用关口前置,更有助于市民在感染早期尽快用上抗病毒药物。
【资料图】
现有新冠药能否应对变异株?
在疾病乙类乙管,实施精准防控策略新十条后,广州、广东乃至全国都经历了第一波次的感染潮。林炳亮表示,广州大概在去年12月21日左右出现了感染高峰,重症高峰则比感染高峰推后了两个星期,随后进入拐点。二月以来,医院已经很少再出现新发确诊新冠感染患者。目前中山三院内存在的少量尚未转阴的患者,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
而随着第一波疫情感染潮消退,抗新冠病毒药物供应紧张的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解决。截至目前,我国共上市了5款新冠小分子药物,其中进口两款,即辉瑞的Paxlovid以及默沙东的莫诺拉韦,国产三款,分别是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先声药业的先诺欣以及君实生物的民得维。
“我们医院一开始主要用Paxlovid和阿兹夫定,春节前夕,在疫情接近尾声的时候,莫诺拉韦也进来了。目前,这三种药在我们医院都能开到。”林炳亮介绍。
林炳亮表示,现已上市的新冠小分子药物,作用的靶点高度保守,仍可以应对XBB变异株,但卫生部门应加强对人群抗体水平和病毒株的持续监测,及时通过人群的新冠抗体水平对疫情流行趋势做出科学研判。
“现阶段我们已建立的奥密克戎免疫屏障,对于变异株仍有防御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体抗体水平会衰减,免疫屏障会减弱,从理论上来讲,新的变异株逃避抗体的能力会更强,因此,仍需要关注这种潜在风险,做好模型预测,并提前做应对。”林炳亮表示,国内刚刚经历了大规模疫情,已建立起比较广泛的群体免疫屏障,且个体抗体消失的水平不一样,再有疫情出现的话,不会像上一轮那么集中,且多数老人已经打过疫苗或者感染过了有了抗体,预计重症比例也会减少。
如何进一步提升药物可及性?
“经过上一轮疫情,我们整个医疗体系,应该说是经受住了挑战,积攒了经验,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在提升,药物可及性也在提升,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将来的疫情。”林炳亮表示。
记者获悉,目前获批的小分子药物机制有两类,一种是辉瑞的Paxlovid为代表,针对新冠病毒主蛋白酶3CLpro,一是以默沙东的莫诺拉韦为代表,针对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RdRp)的抑制剂。其中3CL是在冠状病毒中发现的主要蛋白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不可或缺,抑制这一位点的蛋白水解,将使新冠病毒复制所需要的蛋白无法产生,进而抑制病毒复制。而RdRp则是各种RNA病毒中唯一共有的基因产物,根据该靶点开发的药物往往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能在人体内起到抑制多种RNA病毒复制的功能,其中就包括新冠病毒。目前,RdRp药物莫诺拉韦尚未发现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肝肾功能没有特殊要求,人群的用药禁忌较少。
林炳亮强调,需要明确的是,新冠病毒感染并没有“特效药”,市面上的抗病毒药物机理是抑制、干扰病毒复制,而不是消灭病毒。“我们评价抗病毒药的疗效,一个是看病毒转阴的效果,第二是看症状的改善程度,第三是病情看会不会发展到重症,此外,安全性也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指标。”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也在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加强抗病毒药物的早期使用也成为了共识。“不管是哪个抗病毒药,肯定是越早用越好。对个体而言,很快就把病情控制住了;从公共卫生的角度上,能有效减少传播性。”林炳亮表示,在药物可及性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新冠药物的关口前置将成为趋势,针对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管理模式可以做一些调整。“医院一方面要建立起相应的药物储备,另一方面,也要把开药权限下放给更多相关科室的医生。”林炳亮建议。
不过,他也同时提醒,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直接在互联网电商或者社会药店放开销售新冠药物则应当相对慎重。如3CL靶点药物,因为增加了抗病毒药物“增效剂”——利托那韦片,容易与较多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所以使用这一类处方药须严格遵循医嘱、适应证及禁忌证,加上应用该药物预防重症的多为老年群体,基础病较多,为避免服用后产生较大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杭莹
图片 | 视觉中国
标签: 现有新冠药能否有效应对 奥密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