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环球快讯:“红原模式”解锁川西北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难题

红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拥有1100万亩天然草场。从巍峨的雪山到广袤的湿地草原,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壤、纯净的冰川水源、天地滋养的青草,共同孕育了红原麦洼牦牛的自然品质。

红原县乡村一隅


【资料图】

红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麦洼牦牛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拥有青藏高原最优质天然牧场,是生产名优特色农产品的优质基地。

近年来,红原县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畜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一个“畜”势勃发的“红原模式”,正加快引领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抱团发展”打破瓶颈

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这几年牦牛效益不错,我也将继续扩大规模,进一步改良牦牛喂养技术,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发展壮大牦牛养殖产业,增加养殖效益。”6月14日,记者走进红原县瓦切镇达俄村雅卓阳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龙让建措正忙着将一头头壮硕的麦洼牦牛从圈舍赶至大草原上。

龙让建措说,以前养牦牛多为散养的粗放式养殖方式,而现在通过“传统放牧+现代养殖+联牧联营”的方式,不仅健全了牦牛养殖体系,还开启了养殖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的发展新路。目前,他家的养牛场有350多头牛,还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不仅牦牛的“身价”涨了,还带动周边牧民提高了养殖效益。

草原上散养的牦牛

雅卓阳养殖合作社是红原县全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范例。当前,红原县正加快建立全产业链条有机标准,推动技术绿色化、模式生态化、产品有机化,实现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同样,瓦切镇唐日村唐日合作社作为红原县首批成立和重点扶持的合作社,也是省级示范合作社。其创新性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抱团发展”模式,为红原县乃至整个川西北牧区提供了先进的“红原”模式。

来到唐日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王青泽朗正在监控室监测着圈舍内牦牛的动态。

“通过屏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头牛的喂养情况。”王青泽朗说,目前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模式,不仅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同时把个体优势转化成了规模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产业优势,出栏量由210头左右增加至800头左右,产奶周期和产奶量也得到了延长和增加。

唐日合作社

据悉,通过唐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红原县农民合作社也在蓬勃发展。在唐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衍生出了查尔玛、阿木、麦洼等多个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合作社。

打破发展瓶颈,找准撬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在不断探索创新中谋转型。在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机关党委书记王春贵看来,合作社已经成为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金桥”,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绿色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牧区新型服务业,还将促进红原县一二三产结构协调,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健全产业链、一体推进“产学研”

数字技术赋能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

每年5月中旬至11月,是达峨村牧民秋尔科最忙碌的时候,除了放牧,他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在九红草原风光路上往返70公里,把一早挤出的新鲜牛奶送到八十公里收购站。

“我们收购站每天都会收购105户牧民的牛奶,每年五月中旬开始进行收购,整个收购时间将持续到11月份。”八十公里收购站站长王吉科说,当前每天能够收购鲜奶5吨左右,收购的鲜奶也将在当天送往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内的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生产加工。

牛奶收购

据了解,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阿坝州唯一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全世界海拔最高、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牦牛乳制品厂,也是青藏高原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乳制品加工厂。生产车间内,阵阵奶香扑鼻而来,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按照流程有序操作,保证着牛奶的品质和新鲜度。

“我们在政府支持下,加强了牧区基地和奶源建设,修建了两个中心奶站和多个联户牧场、50多个收奶站,形成了以红原县为中心,辐射周边200公里的收奶网络,能更便捷安全收奶收奶的同时,保障了食品安全质量。”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税晓燕介绍,公司全力构建“企业+农户”产业链,与6000余户牧户签约收购鲜奶,通过建立稳固的收奶体系,既保证了奶源的安全和新鲜,又为牧民创造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牛奶加工

近年来,红原县依托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7亿元,实施43个畜牧业发展重点项目;积极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西南民族大学等6个院所合作,将科研基地落户红原,构建起牧区少有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已建成“麦洼牦牛”国家级核心育种场1个,有适宜人工种草地350余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5个、家庭牧场348个、联户联营基地100个;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个,建成川甘青结合部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1个;通过配套畜牧业物联网设备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对家畜进行监管检测,建立数字技术服务应用管理系统与APP,真正用数字技术让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牧业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做好草场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平衡式”

擦亮绿色低碳产业招牌

草场保护和畜牧业发展一直是红原县长期需要平衡的一个问题。

2021年,国家启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工作。2022年,红原县成功申报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经过一年建设,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后劲日益持续。

“我们园区是集良种繁育、牧草种植、标准养殖、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展览展示于一体打造的全产业链体系。”在红原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服务厅内,王春贵告诉记者,当前园区正以国家级园区的创建与实施为契机,探索适宜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探索高原牧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路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促进青藏高原草原生态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

牦牛现代农业园区

在此基础上,红原县以建设“国家级畜牧产业园区”为目标,按照“兴工业、强产业、促就业、助增收”的思路,依托优势资源,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先导,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2户、州级3户。

因地制宜梯次培育“绿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的现代农业园区,是阿坝州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又一瞄准点,也是加快构建“6+N”高原特色农牧业新体系的重要举措。红原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只是阿坝州培育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园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牧草基地

“当前我们正加快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全力推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在聚力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建设上下功夫,加快推进融合发展进程,增强绿色产业集聚集约效应,融入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化转型。”红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优势畜牧业、清洁能源等资源禀赋,加快建设优势聚合、产业融合的高原现代绿色工业基地,打造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强红原绿色低碳产业招牌,带动全县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强、群众富。

(四川经济网记者 严易程 文/图)

标签:

相关阅读